免職聲明:本網站為公益性網站,部分信息來自網絡,如果涉及貴網站的知識產權,請及時反饋,我們承諾第一時間刪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電話Tel: 19550540085: QQ號: 929496072 or 郵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廣東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發布深圳市龍華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內容提到,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一站一策”,高標準開展“利劍”“深圳藍”系列行動計劃,推動臭氧濃度指標持續下降,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國際先..
廣東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發布深圳市龍華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 內容提到,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一站一策”,高標準開展“利劍”“深圳藍”系列行動計劃,推動臭氧濃度指標持續下降,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全面鞏固治水成效,完成管網提質增效二期工程,新建管網60公里,確保觀瀾河企坪斷面穩定保持Ⅲ類標準、13條一級支流水質達到Ⅳ類以上,優良水體河長占比達70%。加快打造“寧靜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保持在75%以上。優化完善公廁數字化運維系統,建設提升公廁7座。啟動能源生態園主體施工,建成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體驗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9%以上。確!俺鞘泄芗摇表椖扛邩藴矢咚竭\行,打造一街道一環境治理和物業管理的城中村示范點,推動市容環境穩步提升。 全文如下: 深圳市龍華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計劃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深圳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落實“百千萬工程”關于經濟發展工作要求,深入貫徹市委七屆七次全會精神,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圍繞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部署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任務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各項工作穩步開展。 (一)堅持穩字當頭,全力克服經濟下行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經濟運行平穩向好 堅持在經濟運行中抓經濟,持續強化經濟運行調度統籌力度,堅持“保存量、挖潛量、找增量”,千方百計助企穩企、擴產增效,全力以赴推動全區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穩步提升。經濟指標穩中有進。2023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7%,全年有望歷史性突破三千億元大關。1-11月,規上工業總產值5534億元,穩居全國工業百強區第1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1200億元,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2%,區級稅收收入增長22.2%,財政收支實現平穩運行。固定資產投資推進有力。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總額再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增長27.6%,增速全市第二。52個項目納入省、市級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近2000億元,高質量承辦第三批市級新開工項目集中啟動活動。工業投資增長98%,創近五年同期最高,排名全市第一。非房地產投資占比52.5%,投資結構穩步優化!半p招雙引”成果豐碩。聚焦延鏈、補鏈、強鏈、固鏈,堅持精準招商、大員招商、以商招商,開展境內外“雙招雙引”活動超70場,承辦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夏季高峰會。舉辦2023龍華區全球招商大會,簽約項目60個,投資總額超1000億元。成功引進首家全國百強會計師事務所,推動?怂箍、中玻投資等146家企業落地,注冊資本超110億元。市場主體活力迸發。新增商事主體近8.4萬戶,位居全市第三,新增上市企業4家、總部企業13家、“個轉企”402戶、“小升規”206家,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格局加速形成。 (二)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數實融合、數智賦能,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速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持續鞏固和增強產業競爭新優勢!1+2+3”現代制造業戰略體系加速構建。深圳數字經濟核心區加快建設,總產出達4783億元。北站數字經濟、大浪現代時尚、中部國際工程設計3個總部經濟集聚區落戶龍華。數字賦能公共服務平臺入駐企業2079家、資源池企業453家。落地數字化轉型項目800個,上云項目增加至4萬個。合作共建龍華(華為)智能制造和現代服務業創新中心。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建成跨境電商產業園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引入歐陽明高院士團隊,深圳市儲能產業基金落戶龍華,海辰儲能大灣區研究院順利落地,吸引海辰儲能、研一、碳一等優質企業落戶。舉辦首屆全球車網互動(V2G)高峰論壇。落地首支醫療器械產業基金—國創致遠基金,成功舉辦首屆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生態峰會。引進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落地粵港澳大灣區代表處和高端醫學裝備產業加速中心,高標準規劃建設深圳國際醫療器械城,打造國家高端醫學裝備產業集群示范先導區;I建集成電路測試產業園,吸引華天科技、西安西測等龍頭企業。出臺全國首個區級低空經濟產業實施方案,推出“低空十三條”產業政策,發布全國首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低空經濟產業園正式揭牌,成功舉辦全國無人機職業技能大賽,建成全國首個物流無人機智能制造工廠。成功舉辦國內設計頂級賽事“大浪杯”中國女裝設計大賽、深圳時裝周開幕式首秀、中國紡織創新年會設計峰會等展會。石凹第二工業區改造提升項目加快推進,開展“深圳設計、外地制造”行動,與清遠市、潮州市等地聯動互補發展,F代服務業發展能級加速提升。龍華設計產業園二期完成供地,微億智造、京東科技等軟件企業順利落戶。成功引入長城證券資產管理,實現券商資管子公司零的突破。啟動“金融驛站”16個,設置“首貸專窗”4個,獲評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創新示范區。新增6家基金管理人和5支私募基金產品,合計新增私募基金規模超66億元。開展五輪汽車促消費活動,拉動直接消費超60億元。龍華壹方天地購物中心入圍春節期間一線城市消費熱度全國前五。華南首家開市客旗艦店開業,引入深圳首家仰望汽車展示中心,港人消費氛圍日益濃厚。優質產業載體空間加速拓展。城市更新供應土地77.5公頃,完成整備入庫121公頃。完成邁瑞動物等8宗產業用地出讓,面積達64.1公頃。全力推動建泰等8個“工業上樓”項目建設,完成觀瀾地塊優質產業空間供給試點項目遴選。出臺龍華區創新型產業用房管理辦法,推動中建三局、中玻等172家單位入駐,成功打造北站壹號等3個百億樓宇。新增產業用房超150萬平方米,新開工政府主導產業用房20萬平方米。 (三)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聚集創新資源締造創新生態,“四鏈”融合持續深化 堅持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科技創新引擎動力更加強勁。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113.76億元,增長5.7%。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9%,數量創歷史同期新高。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76%,增速全市第二。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300家,總數突破3700家、位列全市第三。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總數達90家、位列全市第三。新入選市創新型中小企業1179家,新增數量躍居全市第一。17家企業榮獲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連續兩年獲評優秀、排名全國第一。全國首臺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獲批上市,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全球首臺5.0T醫學磁共振成像系統實現國產,填補國際上超高場人體全身磁共振成像設備空白。創新平臺加速聚集。新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2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新增概念驗證中心3家、中小試基地1家。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新增市級以上創新載體44家、增長25%。梅觀創新走廊片區入選廣東省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新型顯示器件集群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盀硡^青創產業孵化器”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實現專業類“國字號”孵化器零的突破。創新生態持續優化。新引進院士4名、各領域高層次人才241名。新增市級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家、高層次人才創辦企業3家。推動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英才港”正式啟動,引入生態合作伙伴6家。新引進市博士后聯誼會龍華驛站,打造“一站一港三圈”一體聯動模式,推動入駐創業團隊5家。高水平舉辦首屆“興智杯”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等多項高端活動。 (四)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健全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發展內生動力全面激活 堅持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打造一批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改革品牌,不斷向改革要動力。綜合改革亮點紛呈。主動對接和落實深圳綜合改革試點任務要求,持續推進34項區內首批自主開展的綜合改革項目落地落實。以綜合改革引領重點領域改革,推出36項重點改革項目和20項基層微改革,8項改革獲全國性獎項和推廣,8項改革獲省級試點示范。全域數字化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改革經驗獲評“2023國家治理創新經驗典型案例”!搬t政通”“精準辦”改革入選2023年全國政務服務改革“優秀案例”。國有資本引領撬動作用持續增強,區政府引導基金和區天使引導基金參投項目超2400個,設立龍華領航一號產業投資基金,賦能重點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營商環境改革提速提效。出臺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提出改革措施80項,持續優化全區營商環境,切實減輕市場主體經營負擔。強化營商環境對口幫扶,印發與汕頭市潮陽區、河源市紫金縣營商環境對口幫扶方案,助力兩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優化政府采購服務,獲評2022-2023年度全國政府采購百強區。推出四批共84項“免申即享”惠企利民事項,政策兌現時間壓縮90%,兌現政策紅利14.2億元,惠及52萬企業和群眾。845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667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市域通辦”。區域協作全面深化。高規格搭建“百千萬工程”指揮體系,形成“1+6”實體化專班。深入推進“兩地四縣一區”對口幫扶,與河源紫金簽訂“雙碳”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支持打造中國禪茶(紫金)交易中心。與汕頭潮陽簽訂共建產業合作園區戰略協議,探索建立“雙向飛地”。攜手廣西東蘭共建“生態水廠”,打造廣東對口幫扶廣西33個縣區級國有企業最大投資項目。開放合作互惠共贏。建成全市面積最大、功能最全、服務最豐富的龍華區國際合作中心。成功舉辦米蘭-深圳雙城時尚周!皣H通”累計在6個國家設立站點,全球創新服務業標準化模式入選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清單。啟動建設上河坊港澳特色街區,推動深圳北站港澳青年雙創中心累計入駐港澳團隊、企業28家,高標準打造臺資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五)堅持人民城市理念,七大重點片區牽引全域開發建設,城區品質風貌提檔升級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實施城區建設提速行動,城區面貌日漸日新,全方位完善現代都市功能,致力打造智慧美好現代品質之城。片區建設擴容提質。北站國際商務區開工建設超核綠芯項目,成功出讓龍華設計產業園二期。九龍山數字城九龍山工業園一至四期成功封頂。龍華超級商圈獲評全國引領級商圈,開工建設深圳市首批“工業上樓”試點建泰城市更新項目。鷺湖中心城普門科技總部及研發中心項目竣工,灣區激光谷大廈、科達利總部大廈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市首個現代時尚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在大浪時尚小鎮揭牌成立。觀瀾文化特色小鎮完成《觀瀾文化小鎮文化游徑系統建設實施研究》,推出古墟商埠文化游、版畫古村藝術游、生態田園野趣游三條主題游徑。梅林關片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方案評選結果出爐,深國際華南物流中心二期項目竣工驗收;A設施持續完善。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新增軌道里程46.5千米,位居全市第二,深惠城際線、深大城際線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22、25、27號線納入軌道交通五期建設規劃,22號線在龍華率先開工建設?椕堋熬艡M九縱”骨干路網,新建道路里程10.2公里,改擴建道路里程14公里,新增非機動車道里程47.8公里。暢通交通微循環,完成觀光路轉梅觀路匝道改造等13個擁堵節點治理項目。完成43個小區優質飲用水入戶改造、25個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提標改造。完成21個城中村供用電安全專項整治。新增管道天然氣點火用戶14.7萬戶,累計完成“瓶改管”26萬戶。智慧城區加速建設。在全市率先探索制定地方數字孿生標準體系,完成3500余棟建筑BIM建模,全域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底座。新建5G基站1308個、多功能智能桿947根,10G-PON端口占比達97.6%,千兆家庭占比22.7%,重點場所公共無線局域網覆蓋率達到95%以上。物聯感知平臺接入超29萬臺終端設備,居全市前列。 (六)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降碳減污擴綠一體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積極落實“雙碳”戰略部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范加快形成!半p碳”戰略扎實推進。制定實施龍華區2023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完善“1+1+2+N”政策體系。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支持液冷超充構架的光儲充一體化示范站,推動全市首條氫能公交示范線路順利落成。成功打造深圳僑安園區“光伏+儲能+充電+V2G”近零碳標桿項目,試點深圳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建筑近零碳排放項目。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量11.32萬千瓦,約占全市裝機量25.3%,位居全市第一。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在全市率先制定落實“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4.8%,PM2.5年均濃度19.6微克/立方米,臭氧評價濃度降幅全市第二。觀瀾河企坪斷面穩定保持地表水Ⅲ類標準,22條支流達地表水Ⅳ類,優良河長占比提升至60%。茜坑水庫水質達地表水Ⅲ類,長嶺皮水庫水質提升保障工程獲評深圳市治污保潔工程優秀項目。水土保持率達97%,優于全國和全省水平,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區檔案館建設項目獲評深圳市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優秀項目,綜合成績全市第一。實現六個街道“城市管家”全覆蓋,能源生態園場平工程進度過半。完成新建及提升改造公廁6座,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8%。生態本底不斷夯實。高質量高標準制定觀瀾河生態走廊專項規劃,項目獲評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太地區風景園林專業獎最高獎。制定龍華區“一干五支”碧道詳細規劃,建成開放龍華河、油松河碧道示范段,觀瀾古墟段入選省級水經濟試點。新改建公園5個、共建花園15個,新增環城綠道9公里、遠足郊野徑28公里、碧道9.6公里。新增海綿城市面積9.8平方公里、立體綠化2萬平方米、綠色建筑面積618萬平方米。全市率先出臺區級林長制實施方案,完成林分優化600畝、森林撫育800畝。獲評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兩山”實踐優秀區。 (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超七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聚焦群眾大大小小的事,堅持以可量化的“民生七優”目標為追求,持續大手筆投入,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人民。教育資源擴容增效。優質學位供給持續增加,新改擴建幼兒園15所,新增學位5250座,新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9所、高中階段學校2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3410座、高中學位6300座,增量達近3年最高水平。教育資源配置持續優化,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新掛牌成立12個教育集團。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基礎教育4項成果榮獲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組建“三師”強基導師團,成立70個名師工作室。高規格舉辦第二屆深港澳青少年成長峰會。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市新華醫院、市第二兒童醫院、區綜合醫院、區人民醫院新外科大樓等6個新改擴建項目順利完工,區中心醫院西區外科大樓投入使用。新增床位1405張,新增社康機構6家,組建家庭醫生團隊617個,建立家庭病床4841張,“10分鐘社康圈”基本成形。獲評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全國健康促進示范區,志愿者結核病防治傳播行動連續六年榮獲省級優秀組織獎。文體事業欣欣向榮。建成深圳市美術館新館、深圳圖書館北館、民治體育公園,新增文體設施面積超14萬平方米。簡上體育綜合體獲“中國鋼結構金獎”。高標準舉辦WCBA全明星賽、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中國圍棋名人戰、中國乒超聯賽總決賽等品牌賽事活動,舉辦文體惠民活動近萬場,惠及群眾500萬人次。推動卡魯冰雪世界開業,推出數“智”龍華工業旅游等10條主題旅游線路。龍華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1980油松漫城產業園成功創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觀瀾版畫基地入選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社會保障更加有力。龍華“就業第一站”獲央視報道,區工匠培訓基地、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順利啟動。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3.05萬套,供應2.06萬套。集中推進城中村規;赓U改造,元芬新村模式獲得全市推廣。原龍華街道敬老院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完成400戶家庭適老化改造,加快打造智慧化托育服務管理基地,新增托位2193個。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639.85萬元。慈善基金總數達75支,累計募集金額1.39億元。建成全省首個兒童友好城中村,獲評全市首個“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自強青年融合發展中心。 (八)堅持城區治理現代化,深度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精智治理提質增效 堅持以黨建領航、以問題為導向、以科技助力,現代化治理水平全面向縱深發展。法治建設走深走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立全國首家區級綜合調解院,“多調聯動 精智解紛”工作法成為全市唯一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龍華法院受理各類案件40015件,同比下降0.4%。成功創建7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社區”。成功舉辦龍華區首屆法治文化節,展演全國首個“法治無人機表演秀”。成立全市首個涉外涉港澳臺家事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率先實現區級刑事簡案快辦中心實體化運作,榮獲省委政法委宣傳推廣。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保障獲評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社會治理成效顯著!熬瞧桨病苯ㄔO體制機制改革獲評中國式現代化深圳實踐數字治理優秀案例,深化“聯幫帶”工作機制獲評“以人民為中心——深圳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十大優秀案例。創新開展“生命關愛+”守護行動,獲評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典型案例。全市率先創新打造微治理平安益家,“黨建引領精治街區”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改革內參》宣傳推廣。持續深化“一社三會”“書記茶話會”等善治模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民生事項意見7686條。深入開展訴源治理,轄區萬人成訟率僅為0.86%。安全治理穩步提升。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全區社會面整體保持平穩。信訪工作滿意度綜合效能達98.39%,圓滿完成全國“兩會”“雙節”等安保維穩任務。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6.2%。全省率先開展三級平安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率先試點打造“深平安”龍華平安建設工作臺,入選2023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獲中央政法委全國推廣。妥善處置涉眾金融風險,有序引導P2P機構清零。 二、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2024年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2024年經濟社會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新時代歷史使命,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落實市委七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圍繞全市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工作要求,深入推進“數字龍華、都市核心”建設,毫不動搖繼續深化“五個區”建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字當頭,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持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城區范例,為深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作出龍華新的更大貢獻。 2024年龍華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如下: (一)預期性指標 ——GDP增長5%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 ——固定資產投資額保持千億規模。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 ——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正增長。 (二)約束性指標 ——萬元GDP水耗、節能減排指標以市下達目標為準。 三、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根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為實現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培育壯大實體經濟,夯實龍華產業發展主架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堅持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契機,以數字化發展為牽引,聚焦打造“1+2+3”現代制造業戰略體系,加快建設符合“三化三性一力”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做細做強數字經濟產業。堅持以數字經濟核心區為支撐,以“兩硬兩軟”四大產業集群為方向,全面加速數字經濟發展。統籌數字經濟再布局,在網絡與通信集群方面,優化完善產業結構,在智能終端產業集群方面,持續擴大產業規模,在人工智能集群方面,加快人工智能場景創新,在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方面,謀劃打造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持續完善政策、項目、空間支撐體系,推動數字化轉型項目落地80個。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化、數字貿易等數字經濟新增長點,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創造新業態,打造全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區,爭創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高標準提升軟件產業鏈發展,率先建設低空經濟發展試驗區,積極探索元宇宙創新應用場景。開展系列數字經濟領域高規格賽事活動,全面加強數字龍華宣傳力度。持續壯大兩大支撐產業集群。聚焦高端醫療器械、新能源和儲能兩大領域,推動國際醫療器械城、能源科技城“雙城”規劃方案落地實施。推動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粵港澳大灣區代表處、高端醫學裝備產業加速中心高水平運轉,面向全球舉辦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生態峰會,完成星火創新器械產業園土地出讓,開工建設醫療器械創新產業基地,推進醫療器械城二期土地整備項目入庫。加快推進茜坑片區、求雨嶺片區等能源科技城核心區地塊土地整備,加快打造全市首個平方公里級能源科技產業集聚高地,出臺綠色低碳專項政策,發揮新型儲能產業基金聯通帶動效應,在新型儲能、光伏、氫能等領域落地一批優質項目,推動建設院士工作站、市級儲能和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推動市新能源行業協會落戶龍華,爭創國家級數字能源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支持邁瑞、聯影、海辰儲能等頭部企業快速發展,圍繞上下游產業鏈開展精準招商,加速形成全球總部生態。高起點布局三大潛力新賽道。推動九龍山工業園項目盡快投產、中科飛測集成電路項目順利開工,加快建設深測芯聯合研究院,打造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集聚區。實施低空經濟產業政策,設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基金,打造“一體四翼雙支撐”的低空經濟生態體系。全域全空間推開低空試驗場景,加快構建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低空經濟產業園,做強南航低空經濟創新聯合體,著力打造國家級低空試飛驗證基地和無人機智慧配送應用試驗區。規;奂瘒H大牌、新銳潮牌、國潮品牌,加深與米蘭等地的時尚交流,提升龍華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拓展時尚消費場景,完善時尚消費業態,大力發展時尚展示廳和買手店模式,打造灣區沉浸式時尚消費體驗高地。推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加快設計產業園二期建設進度。積極培育鴻蒙、歐拉等開源技術生態,率先打造全國開源產業生態培育示范區。加快平安保險項目落地,持續服務好長城證券資管子公司等新引進金融機構,助力深圳市大灣區金融研究院做大做強,打響龍華金融品牌。深化與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市分行等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合作,廣泛開展各類金融惠企活動,引導企業用好債務性融資工具。加快培育時尚消費、數字消費、夜間經濟等新增長點,與香港共建“大消費區”。打造全市首個數字人民幣閉環支付產業園區。加快數字技術與生活消費融合應用,創新發展體驗服務、共享服務、智慧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強化優質產業空間供給保障。拓展增量用地,持續推動第四輪重點產業片區整備,確保完成土地整備100公頃以上。加快城市更新,完成土地供應30公頃。優化存量空間,加快首批8個“工業上樓”試點項目建設,規劃產業空間100萬平方米。加大產業遴選力度,推動富聯裕展等重點產業項目遴選落地,有效盤活區內閑置用地。打造一批主題樓宇,加快存量空間升級改造、“工改工”類城市更新,進一步提升空間單位面積經濟貢獻率,力爭全年新增產業用房120萬平方米以上,加快形成多層次優質產業空間供給體系。 (二)聚焦充分挖掘增長潛力,激發新業態新動能新活力,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加速釋放消費潛能。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策劃多領域、覆蓋全年的系列促消費活動。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全力推動露營經濟、低空經濟等新業態發展,發展時尚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智能家居等新增長點,規劃建設一批航空飛行營地、山地戶外營地,開發空中游覽、航拍航攝、文旅展演等旅游消費項目。搶抓港人北上機遇,面向港澳游客加強宣傳,開展推廣活動,完善跨境支付環境,加快建設北站國際商圈、大浪時尚商圈、觀瀾湖休閑商圈等特色商圈,培育更多消費場景。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堅持“保續建、保投產、促新開、增固投”,提質提效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確保固定資產投資穩定保持千億能級。保持工業投資增長態勢,推動英維克、海目星、科達利等已遴選項目用地供應,提升技改投資對工業投資貢獻度。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以及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房地產市場預期引導,穩定房地產投資。完善項目投融資機制,全力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支持,用好國資國企平臺,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不斷拓展投融資渠道,增強投融資能力。增添外資外貿新活力。助力企業高水平“走出去”,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推出超百項境內外展會支持計劃,推動超2600家企業享受出口信保免費投保政策,多措并舉幫助企業找訂單、拓資源、優市場。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牢牢把握RCEP全面實施新階段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機遇,加強對外經貿交流,進一步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開展制造業引資專項行動,推進臺資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建設,完善外資獎勵政策。精準發力“雙招雙引”。圍繞重點產業集群,強化AI招商引資系統應用,繪制產業招商地圖,著力提升招商精準性。突出面向駐深企業、外資企業、全國全球新銳企業、高能級企業,著力引進一批在全國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加快推進“國際通”全球創新生態服務標準化試點。招引重點項目100個,項目投資總額1000億元以上,新增百億級企業1家、十億級企業10家、總部企業10家。 (三)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科技創新賦能數字龍華建設,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聚焦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和轉移轉化能力,加速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四個一”行動,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力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900家,新增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00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大企業創新支持力度,支持企業牽頭開展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設立各類研發創新平臺,推動形成企業為牽引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全社會研發支出占GDP比重達3.9%。做大做強創新平臺。牢牢把握全國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機遇,圍繞重點產業集群培育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加快推動與澳門科技大學等組織機構合作事項落地,建立校企、企企聯合實驗室,推動更多研發機構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落地龍華。落實落細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合作協議,推動新校區加快建設。加強與周邊優質創新平臺、創新資源聯動協作,爭取河套分園落地龍華。強化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優質創新載體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科研院所+孵化器”的創新創業模式,有力承接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專業技術轉移機構,強化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全力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引領區。優化人才創新生態。深入實施“數字龍華”五大人才行動計劃,系統優化“環深圳北站國際人才服務圈”和“環觀瀾湖教科文國際人才創新圈”,加快建設“英才港”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新增院士2名,各類高層次人才120人。推動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實踐教學基地,探索推行“雙元”教育模式,試點實施“訂單式”長學制人才培養路徑。出臺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推進雙創中心擴容提質,高水平舉辦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國際賽等賽事活動,著力打造“創新創業第一站”。優化創新分類評價體系,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擴大企業人才評價自主權,不斷激發社會主體創新創造活力。 (四)聚焦更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全生產要素最佳配置,持續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緊跟深圳綜改第二批清單進展,謀劃儲備一批深層次改革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深圳綜改試點清單。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科技創新、城市生態和空間治理等領域改革,以改革突破推動制度重構、流程再造、系統重塑。圍繞數據要素開發利用、分布式能源交易結算、跨境家事審判等前沿領域深化探索,不斷提升改革的原創性、引領性。建立健全數字經濟核心區建設體制機制,率先探索制定新型城市基礎設施系列標準,創新發布數據流通、智慧運營、產業培育等政策體系,以改革推動數字經濟核心區建設實現全面突破。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水平。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面落實“民營經濟20條”,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模式改革,推出不少于5項“免申即享”事項,強化政策到達率和兌現率。加速升級“政策AI計算器”功能,爭取2024年“政策AI計算器”訪問量突破45萬次。依托重點園區政務分廳,搭建主動服務平臺,推動政務“上門辦”服務。大力推進跨域通辦,新增20個跨域通辦合作地區,新增1000項通辦事項。建立完善基層政務公開專區地方標準,持續完善“1+N+n”制度體系,強化信息化運用,打造龍華模式全國標桿。促進對外交流合作。搶抓歷史機遇,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中東、歐美、東南亞、拉美、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溝通交流,吸引全球更多項目、資本、產業、人才集聚龍華,用好國際合作中心,全面提升國際交往環境和配套服務能力,不斷擴大龍華朋友圈。全面深化與港澳務實緊密合作,規劃建設龍華深港創意設計合作區,探索推動深港數據跨境流通試點、港大數據科學聯合研究院等項目落地。強化區域協同發展。堅持整體謀劃、協同推進,以重點片區建設牽引南北協調發展,構建南城北產互動共生的發展格局。加強與前海、河套聯動發展,搶抓深中通道開通機遇,加強與中山、江門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合作。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共建產業園區和“反向飛地”建設,扎實做好對口紫金、潮陽兩地幫扶協作工作。落實好對口東蘭、鳳山、羅城三地東西部協作任務,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五)聚焦城市功能品質提升,打造智慧通達的活力中軸,塑造都市核心新風貌 堅持集約高效開發,按照龍華區“一環一軸九大道七片區”全域景觀空間格局,全面推動城市結構優化調整,提高城區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重點片區發展能級。北站國際商務區全面加快超核項目開發建設,打造多元復合的國際會客廳、城市生態共生共享的低碳樣板。九龍山數字城全力加快推進福城南、章閣產業片區等土地整備,打造數字智造產業生態圈。龍華超級商圈加快建設龍華商業中心城市更新等項目,打造世界級未來消費體驗中心。鷺湖中心城全力推動納入市級重點開發建設區域,加快推動深圳能源-西門子能源合作產業園項目建設,打造深圳北部新中心。大浪時尚小鎮加快完成石凹第二工業區改造提升研究,打造世界級時尚小鎮。觀瀾文化小鎮加快推進觀瀾公共文化中心建設,搭建觀瀾文化小鎮藝術作品數字展示平臺,打造國際數字文化示范小鎮和深圳文化地標。梅林關片區整合深化城市設計國際咨詢競賽方案,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全面提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軌道交通五期拆遷等前期工作,協調推進深汕鐵路、深大城際等鐵路建設。加快梅觀高速市政化改造、清平高速北延工程、石清大道二期等項目建設,深華福龍立交一期工程一季度建成通車,力爭龍瀾大道北延段工程主體工程完工,新增道路里程不少于10公里,完成不少于5個擁堵點的治理。推進龍華茜坑水廠改擴建工程,完成5公里老舊市政供水管網改造,完成6個小區優質飲用水入戶改造工程、35個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提標改造工程。新增管道天然氣用戶3萬戶,完成318個新增“瓶改管”項目。完成9個城中村供用電安全專項整治。全面提高智慧城區建設水平。加快全域信創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持續完善數字孿生底座,完成重要建筑BIM逆向建模,推動AI支撐平臺與應用場景更好結合,打造全省首個全域數字孿生城區。落實“極速寬帶先鋒城市”行動,推進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落地“深韶新干線”和粵港澳大灣區算力云調度平臺,率先實現深數韶算、深數韶訓、深數韶存,加快中國高鐵通信骨干網工程華南網項目建設。新建5G基站400個、多功能智能桿400根,10G-PON端口占比達到100%,實現重點場所公共無線局域網覆蓋率達97%以上。 (六)聚焦綠色發展鮮明導向,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打造綠美龍華新空間 堅持以“兩山”理念為引領,加快推進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試點建設,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龍華。全力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完善“1+1+2+N”政策體系,加快出臺龍華區節能降碳行動計劃,著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加快超級快充、V2G等前沿技術示范應用,推動示范建設“油電氣氫+光伏”一體化綜合能源補給站,率先在公共機構推進規;夥ㄔO,試點并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加快建設“能源大腦”綜合管理平臺,強化能源統計能力建設,深入對接紫金探索“互聯網+林業碳匯”等合作模式。探索成立“雙碳”研究院、近零碳建筑示范試點,推動申報省級以上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力爭數字能源交易平臺、虛擬電廠交易平臺落地龍華,爭創國家級數字能源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一站一策”,高標準開展“利劍”“深圳藍”系列行動計劃,推動臭氧濃度指標持續下降,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全面鞏固治水成效,完成管網提質增效二期工程,新建管網60公里,確保觀瀾河企坪斷面穩定保持Ⅲ類標準、13條一級支流水質達到Ⅳ類以上,優良水體河長占比達70%。加快打造“寧靜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保持在75%以上。優化完善公廁數字化運維系統,建設提升公廁7座。啟動能源生態園主體施工,建成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體驗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9%以上。確!俺鞘泄芗摇表椖扛邩藴矢咚竭\行,打造一街道一環境治理和物業管理的城中村示范點,推動市容環境穩步提升。大力實施生態惠民工程。創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落實“山海連城”城市設計,深入實施綠美龍華“六大行動”,全力爭創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增設公園友好型服務設施,新改建公園3個、共建花園15個。實施觀瀾河干流、龍華河等9個碧道項目,新增環城綠道3公里、遠足郊野徑5公里、碧道16公里。加快打造世界級都市親水長廊,加快觀瀾古墟省級水經濟試點項目建設?茖W開展城市綠化美化,新增海綿城市面積6.4平方公里、立體綠化2萬平方米、綠色建筑面積450萬平方米。新增種植樹木1.8萬株,完成低質低效林分優化260畝,森林撫育554畝。 (七)聚焦可量化的“民生七優”,強化供需精準協調匹配,厚植幸福城區新優勢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鍛長板,補短板,全力構建優質均衡公共服務體系,用心用情用力用智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高品質民生幸福城。促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新改擴建幼兒園10所,新增學位2970座,確保全年新增義務教育學位超19000座。持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掛牌成立10個教育集團,穩步推進大學區制,高水平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AI技術賦能人才培養、師生心理健康、減負提質等教育場景,打造龍華智慧教育全景圖。持續推進“雛鷹計劃”,系統推進“雙減”及五育并舉工作。強化醫療服務資源供給。全力加快區中心醫院東區、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院3個醫療衛生項目建設進度,推進市新華醫院、市第二兒童醫院、市人民醫院龍華分院、區綜合醫院投入使用。開業床位5000張,新增社康機構5家,深化“10分鐘社康圈”建設。加快推進4個信息化基礎項目建設,全力爭創“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醫院。進一步提高醫療器械國產化率,加快推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裝備與技術研究院(深圳)落地,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成省級基層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繁榮發展文體旅游事業。建成觀湖文化藝術體育場館、大浪文化藝術中心、大浪體育中心、觀瀾公共文化中心4個文體場館,推動龍華區音樂藝術中心、動漫美術館等3個文化場館開工建設,新增文體場館面積25萬平方米。高標準舉辦中國圍棋甲級聯賽、CBA聯賽、中國女排超級聯賽主場賽事等品牌賽事,開展文體惠民活動1300場次以上。建設城市特色書房5家,引進文體名家工作室1間,高質量打造魅力文化城區?椕茉紊鐣U暇W絡。堅持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擦亮“龍華就業第一站”品牌,打造輻射帶動全區就業市場的橋頭堡。健全勞動關系源頭自治機制,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城區。推動樟坑徑等5個保障性住房項目開工建設,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萬套以上,供應0.4萬套以上。深入推進城中村規;赓U改造,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落地。推動區頤養院項目主體建設完工、原龍華街道敬老院投入使用,探索專業化托育機構建設,新增1500個托位。加快推動白龍雙擁主題公園開工建設,打造“一街道一陣地”社會化擁軍品牌。發布家庭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婦女兒童友好型城區。 (八)聚焦城區治理現代化,準確把握社會發展態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堅持人民至上,以防范化解區域社會治理難題為突破口,切實提高社會治理系統化、社會化、精細化、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治理能力與實效,深入打造符合都市核心區定位的現代化治理新典范。深化法治城區建設。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打造《龍華“執”播》執法樣板,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積極開展普法惠民,全面落實“普法”責任制,持續擦亮深圳民法公園普法招牌,常態化、特色化開展普法活動。加快完善數字經濟審判中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心運行機制,強化典型案例培育,全面提升司法服務保障水平。優化基層治理模式。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深入推進定格化管理服務,壓實“六包六聯動”責任體系。持續優化“書記茶話會”“一社三會”等善治模式,推進“親鄰社區”建設,完善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開展“周四大接訪”活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持續壓降萬人成訟率。強化調解前置工作督導考核,縱深推進三級平安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守住城市安全底線。深化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重拳整治黃賭毒、盜搶騙等突出違法犯罪活動。強化防范化解輿情風險能力,準確把握輿情處置時、度、效。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面加強建筑工地、交通運輸、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持續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全面助力道路交通安全建設。妥善化解房地產、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穩妥有序防范化解涉眾金融、環保鄰避等各類風險。 |